信息港小镇助力萧山经济继续领跑
导读:钱塘江南岸这片只有3.12平方公里的土地,曾经只是一块蛮荒之地。2014年,信息港小镇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北城设立的时候,这里连一路公交车都没有。也就两年时间,现在的信息港小镇建成的三期项目中,已引进860多家企业。其中不乏明星企业,明星人物也频频光顾这里。
在“家门口”纠结的创业者回家了
户帮户CEO张海峰也是萧山人,但他曾一度很纠结要不要把企业搬到杭州湾信息港来,“只是担心回到家乡做事,如果做不好,丢脸。”但萧山区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叶建宏多次和他沟通后,在“家门口”徘徊的他被打动了。进入信息港之后,他更感受在这里扎根是来对了,尤其是这里良好的创业氛围和服务让他感到安心和踏实。
企业良性快速的发展,一度让户帮户人才紧缺,但3月18日信息港组织的一场人才招聘会,张海峰一下子招到30多名员工,解决了他的难题。
就在我们采访的当天,一楼的大会议室里,数联中国的招商会正在举行,现场座无虚席。信息港公司詹银江副总说,园区所有会议室都是共用的,企业有需求只要提前预订就行。
会议室的活动每天都搞得风生水起,有招商会、融资路演、创新比赛、客户对接会、日常会议等。除了一楼的大会议室以外,三楼全是会议室,五楼、六楼各有两个培训教室,另一幢还有四五个会议室。詹银江说:“我们的企业很多是初创型的,园区提供了这么多会议室,企业就不需要单独再搞会议室了,既节省企业开支,也减少他们的麻烦。”
在这里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店小二式”的专业化贴身服务。从一开始的空间环境、商务配套环境、政策环境、公共技术平台、服务体系的搭建,到后来的把小镇打造成为找对象、找工作、找人才、找项目、找资本的这样一个真正接地气的创业创新的示范基地 ,无不体现了信息港团队的专业和敬业。
曾经一路公交车都没有的这块地方,现在有730路、725路、368路三条公交线,而这三条线路都是信息港高新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傅晓军一趟趟跑出来的。后来这里又设立了萧山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微公交站点,增添30多辆微公交供员工租用。现在他们又在商谈直达公交,途经萧山机场的地铁7号线将会在信息港北门设立杭州湾信息港站。
从公交车、公共自行车到微公交,信息港小镇的交通配套越来越成熟,未来公交的数量、班次还会增加,公交运行的时间也将延长,一切都是为了让在这里上班的员工更加方便。
根据园区创新项目集聚、单身青年多的特点,信息港还经常举办IT精英交友会——其实就是相亲会。
这里每幢建筑的屋顶上都有一座美丽温馨的花园,在常规配套的基础上,还有一些特色配套,如关注企业员工健康的健康服务管理中心,引入奶茶吧和新华书店等。
做好服务也许是每一个地方都在提的口号,但真正能做到位的并不多。信息港能做到“店小二式”服务,与他们独具特色的“政府主导,企业专业化运营”的扁平化管理体制是分不开的。开发区新成立一家国资公司和一家事业单位,采用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方式对信息港进行运营管理;以公共服务外包的方式,通过邀请招标、综合比选的方式,选择了专业的团队作为招商运营方,充分发挥企业的团队、资源和效率优势,两者取长补短的结合,让政府和企业的优势都得到有效配置和发挥。
信息港的未来场景:六大特色智慧谷成形
在数联中国的办公场所,一进门就是几块炫酷的大屏幕,每天都有不少人到这里来了解他们的场景科技,体验时下最火的VR、AR技术。不久前,信息港小镇三期与数联中国签订了“场景科技谷”协议。三期共有约20万方体量,一部分将作为数联中国的办公场所,其他数百家或将集聚场景科技企业。
信息港特色小镇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像数联中国这样的优秀企业,继开园以来成功引进微医集团(挂号网)、口袋购物(微店)、数联中国等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互联网公司基础上,去年以来又相继引进了数新软件、八戒印刷、大龙网、亿享会网络科技、普特教育、龙运网络、向日葵环保科技、天明科技、美美科技、微医集团、快驰货运、风先生即刻送以及上海魔豆工坊、海南航空集团海纳百川、浙大时代强鹰、中健社、网批网、IN创科技、以色列英飞尼迪等业界知名高科技孵化器企业,以及中健投、网盛融资、萧青创投、魔豆天使等一批基金,使信息港成为了一方投资发展的宝地、财富集聚的洼地和创业创新的高地。
无需借助VR技术,信息港的未来场景已经清晰展现在我们眼前。信息港已逐步形成了“161”的发展格局:一个用于服务配套的互联网基础平台,六个“互联网+”特色鲜明的智慧谷(以挂号网为龙头的中国智慧健康谷;以数联中国为龙头的中国智慧设计谷;以口袋购物为龙头的中国智慧移动谷;以网盛生意宝、网盛融资、网盛数新、万事通为龙头的中国智慧化纤谷;以猪八戒网、彩印通、胜达包装为龙头的中国智慧包装谷;以户帮户为龙头的中国智慧家居谷),一个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联创空间。
用数字说话:信息港设立第一年税收是170万元,第二年即突破3500万元,增长了21倍。今年上半年税收就达7093万元,到年底将突破1.5亿元,又可以比上一年实现四到五倍的增长。
虽然起步晚,但一个杭州互联网经济的新硅谷正在渐渐成形。
记者 程锡荣 丁淑萍 孙寅乔